五月孟夏,万木并秀。静安区市北高新园区内一片惬意葱郁,以“产业、环境双生态协同发展”著称的上海区块链生态谷一隅,竹影斑驳。竹子,最初四年仅能生长几厘米,但一到第5年就能破土而出,且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迎来爆发性增长。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竹子定律”正在市北高新的土地上应验。
早在四年前,静安区便抓住区块链的“风口”,以市北高新园区为核心,在全市率先提出建设“上海区块链生态谷”,将数据智能产业从云计算和大数据扩展到区块链领域。近年,区块链生态谷在多方政策支持下,积极争取上海和国家重大项目,坚持搭建“大平台”、引入“大机构”,努力营造“好生态”、吸引“好企业”,肩负起了静安创建“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地区”的重要任务,为上海建设“国际数字之都”提供了有力保障。
向下扎根,充分发挥“云数智链”资源禀赋
作为静安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市北高新园区已形成独特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产业集群,接连荣膺首个上海市云计算产业基地、首个上海市大数据产业基地称号,同时也是首批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数字化转型示范区。仅仅四年,数据智能企业数量从“十四五”期初的300余家增长至700余家,总数增幅达到233%,数据的飙升是市北高新“云数智链”核心生态圈持续扩容的最直观体现。
数量增长的同时,归功于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市北的“数智硬实力”也在逐步提升:2018年园区的数据智能产业税收约11.9亿元,已经连续多年保持稳步增长,短短5年间增长约50%,峰值达到17.42亿元,时至今日,数智产业税收占比已稳步提升至20%。
高质量的科创培育土壤,是区块链作为新兴产业能够在市北高新落地生根、厚积薄发的关键所在。这些年,在精耕细作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同时,市北高新进一步做强核心功能支撑、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效能。也许正是因为前期“苦练内功”的加持,市北高新自四年前在全市率先开展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的探索和实践起始,已然历经“项目布局、产业集聚、功能提升”三个阶段,稳扎稳打,不断刷新“进度条”:
2020年,市北高新园区与上海科学院软件中心合作,建设了上科院区块链技术研究所,联合万向区块链、信联信息两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同申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市重大产业专项,研发了技术领先的区块链底层平台。
收获“高起点”的同时也奠定了区块链产业在此蓬勃发展的“好走势”。而后不久,这株新生的“竹芽”便频频传出捷报:在跨链操作系统、沙箱验证系统等方面实现了关键技术及产品的突破,面向跨境贸易、司法存证等十多个重点领域开展区块链场景应用示范,在行业应用验证、数据存管等方面实现了7×24小时实时监测……生态谷内建成的区块链运营体验大厅,设有全球区块链态势感知、区块链跨链枢纽港、区块链数据运营鉴证、区块链创新应用样板间等四大功能,吸引了一众企事业单位慕名前往,共计接待参观超过500批次、参观人数超过1万人次。
自区块链生态谷成功构建以来,蚂蚁链产业开发创新中心、上科院区块链技术研究所、信医科技、玳鸽区块链……70余家区块链上下游企业与平台相继入驻,品牌效应持续提升,其中蚂蚁区块链、万向区块链等7家园区企业更是突破重围入选“2022中国产业区块链企业100强”。
铢积寸累之间,政府政务服务、社会公共服务、产业创新发展、产业金融服务、长三角协同等5大区块链创新应用平台主链的接连建设,覆盖金融、教育、医疗、社会公益等10余个行业的15个区块链创新应用场景陆续落成,市北高新园区也代表静安成为上海唯一一个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的地区,一座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先行区”已初具雏形。
随着试点建设的逐步推进,生态谷作为区块链重要技术创新底座的集聚效应不断凸显:上海科学院区块链技术研究所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浦江数链和蚂蚁链提供底层区块链平台,信医科技的医疗区块链应用于中药溯源、代煎服务以及长三角医院病历数据互访,阿里元境运用区块链技术积极探索数字版权、数字人、元宇宙的相关应用,玳鸽信息研发了区块链金融的BaaS平台……
去年12月19日,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顺利完成终期评估现场答辩,一幅助力静安打造上海区块链产业发展新高地的“宏伟蓝图”已徐徐展开。
作为蚂蚁链联合市北高新园区共同打造的区块链创新生态“新地标”,上海蚂蚁链产业开发创新中心的“数智化”产业集中率高达80%,入驻企业在食品溯源、游戏、存证货运保险等领域的场景逐一落地。“下一步将转变观念,打破固化思维,重点研发落地可行性、实用性强的场景,做深做实细分赛道,并在打造应用场景的基础上,让区块链技术成为数据流通的基础设施,从而最终实现数据流通,发挥数据资源价值。”蚂蚁链的相关负责人说。
向上生长,丰富应用场景夯实“底座”价值
“‘浦江数链’不是一种区块链底层技术,而是城市级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一张城市级的区块链运营网络。”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浦江数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山表示。
2023年9月28日,浦江数链公司在市北高新园区成立,仅过1个月,上海“浦江数链”区块链基础设施体系随即启动上线,拓展建设城市级链群、链联盟,为中小企业提供上链用链公共服务,为大型链主企业、行业生态提供整体上链解决方案,从而构建区块链创新发展体系,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上海数链模式”。这也标志着上海在全方位构建区块链创新发展体系,推动技术、产业、应用和生态协同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这片一众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聚扎的产业沃土上,园区以“大数据+区块链”为技术依托,大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和硬核科技企业,同时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让“科创新苗”在市场考验中加速成长,数十家企业在这里走过了“从0到1”的创业阶段。市北高新就是这样“引大+育小”双管齐下,一步步融入全市“浦江数链”数字基建新格局。
作为首批入驻“浦江数链”产业发展联盟的企业,园区企业信医科技就是“区块链+”的生动范例:柴胡、黄芩、薏苡仁……一张由医院开出的中药处方经过“上链”,很快就同步到了中药代煎厂商和消费者的手机上,患者可以直观地看到药材种类、浸泡时间、煎煮次数等。经过封装和物流,这包由第三方代煎的药材安全送达患者手中。
信医科技利用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共享与协同支撑服务,成功实现了中药处方数据的上链操作,确保了处方信息的透明性和安全性。
市北高新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将借助浦江数链这一产业平台,更好发挥‘浦江数链’产业发展联盟核心发起单位的带动作用,不断拓展企业在各‘区块链+’领域的成功实践,进一步推动相关数据跑起来、用起来,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医疗创新场景与技术应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加速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向外辐射,统筹联动瞄准产业发展“最大增量”
据悉,静安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市区联动,会同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在深化静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试点工作基础上,以市北高新区块链生态谷为核心,打造以应用创新生态为特色的“上海区块链发展应用先行示范区”(“数通链谷”),形成与徐汇区技术创新生态相互协同发展的格局。
为此,静安正在制定《关于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将充分发挥政府基金引导作用,借助社会化力量,为区块链企业提供天使投资、股权投资、投后增值等多层次金融服务。区块链+金融、区块链+航运、区块链+商贸、区块链+工业……一批典型应用示范项目“新标杆”正在各个领域“落地生花”。
静安区也将继续依托市北高新高度集聚的科技创新主体、高价值的产业创新活力,推动资源共享、数据互联、人才互通,引育若干家链主企业,发挥引领效应,辐射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和协同发展,打造“通全球、链世界”的国家区块链应用示范区,形成“数通链谷”的品牌效应。
种下科技树,繁茂产业林。市北高新园区秉持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发展理念,深深扎根区块链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连续举办WAIC全球产业区块链高峰论坛,承办SODA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长三角大数据行业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全国首届“光华杯”千兆光网应用创新大赛等赛事。
以连续举办九届的SODA大赛为例,大赛参赛人数累计超过13600人,共计参赛队伍2570支、新产品和新技术2200多件、获奖作品139件,其中一项研究成果登上了《自然-通讯》期刊。大赛的成功举办吸引了同样正在探索数据技术和数据要素创新策源及应用实践的中国香港的注目,双城优势互补、一拍即合,沪港合作开放数据竞赛就此诞生。
作为沪港合作开放数据竞赛的上海运营方和重要参与者,市北高新充分发挥自身在数智产业领域的优势,依托聚能湾国家级双A孵化器,构建“上海开放数据大赛+高校科研院所+大企业开放生态”的链式孵化体系,以全要素服务厚植数智产业创新生态,执笔书写沪港双城协同发展的“智慧蓝图”。
逐步扩张辐射范围,高效能营造区块链产业生态,打造创新型“链主”企业集群,加快落地一批行业应用标杆场景……预计至今年年底,区块链生态谷可提供5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市北高新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区块链基础设施完善、龙头链主企业集聚、链上数据高效流通、用链跨链能力齐备、场景应用生态活跃的国家区块链应用示范区,辐射能力逐步扩展到长三角乃至全国,打造上海“通全球、链世界”的核心枢纽节点。
静安科创:“一核两翼三驱四极”
“立足‘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的战略定位,坚持‘创新驱动、智慧引领、融合赋能、协同发展’的发展思路,静安科创以‘一核两翼三驱四极’为重点,正不断释放科技创新的资源优势和潜力,加快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力。”静安区领导告诉笔者,“一核两翼三驱四极”,即以高品质的数字技术产业为核心、以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和先进的技术应用场景为翼,以创新人才、创新载体、创新主体为驱动,以四大功能区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极。静安区正在厚植科创热土,积极培育产业“新枝”,以科创驱动与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产业创新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静安区初步形成“北产业、中服务、南应用”的科技创新南北联动格局,市北、南西、大宁、苏河湾四大功能区成为静安“一轴三带”发展布局中产业能级最高、创新实力最强、要素最密集的区域。
企业的核心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静安区共有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500余家,近两年增幅逾30%;上海市科技小巨人108家;高企及科技小巨人数量均位居中心城区前列,增幅位居全市前列。上海市大数据重点企业超过250家,约占全市三分之一。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7家,区级企业技术中心42家,自《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颁布以来,静安区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区级企业技术中心33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16家,自《条例》颁布以来,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年平均增长率46%。打造了上海轨道交通无人驾驶列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创新中心等一批功能型创新平台。
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增强:静安获批上海首家和目前唯一一家以大数据为主导产业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上海产业地图中被列为大数据产业的唯一核心区,2021年,静安区数据智能产业税收在全区占比首次突破8%,创历史新高。2022年1月,静安区获批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试点区,推动静安区成为上海国际数字之都的核心片区。2023年,以苏河湾功能区为核心区域的“上海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示范区”落地静安。
各类创新资源要素进一步集聚: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国家级众创空间3个,品牌运营空间20家,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有力支撑了创新创业活力城区建设。整合园区载体、科技人才、科技金融等各类资源要素,推动成立全市首个区级众创空间联盟。
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汇聚:汇聚了以院士专家工作站领衔、外籍高端人才及专业人才为支撑、产业创新创业人才为主体的一批科技人才队伍。建立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中心)19家。拥有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A级基地1家、B级基地6家、C级基地3家。
下一步,静安科创将进一步深入对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布局,以《静安区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动能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为行动指南,不断实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区样本注入新活力。
静安目前已部署实施六大专项行动:开展前沿科技突破行动,大力推进一批核心技术加速发展,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关键技术。开展产业补链强链行动,积极招引培育一批高水平创新型企业,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立创新平台。开展金融科技融合行动,打造金融科技联动发展新高地,引导金融资本助推产业转型提升。开展创新生态强化行动,完善科技创新专业服务,加强多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浓郁创新创业文化。开展科创场景赋能行动,加大数字化转型场景开放和应用力度,加快数字底座建设,加强数据基础性制度创新探索。开展创新载体优化行动,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打造标杆孵化器,增强创新载体服务能力。
了解更多信息或者需要咨询的小伙伴可以联系小编哦!
咨询热线:186-2171-2919